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】端牢14亿中国人的饭碗
央视网消息(新闻联播):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,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,手中有粮、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。
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。面对风险挑战,全国上下众志成城,防控疫情保春耕,不误农时抓生产,坚持抗灾夺丰收,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2020年,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不利天气影响,中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,达到13390亿斤,连续六年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。
今年丰收来之不易,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、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、东北地区连续台风侵袭给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挑战。十几亿人口要吃饭,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。2月25日,在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、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,全国春季农业生产会提前一个月召开。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,越是面对风险挑战,越要稳住农业,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。
一手抓防控,一手保丰收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化肥、农药纳入生活物资保障范围,列入复产复工重点名单,点对点保供,打通春耕春管农资堵点。国家小麦、水稻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285个专家团队、51万名基层农技人员在线解答,发布视频,及时破解技术难题。中央投入45亿元,支持29个省份4500万亩土地开展生产托管服务,化解小农户春耕缺人手、缺农机等燃眉之急。主产区也扛稳粮食安全重任。一系列超常规举措环环相扣,粮食生产首战告捷。夏粮产量增长0.9%,达2856亿斤,创历史新高。
今年7月,长江流域遭受1998年以来最严重洪涝灾害,广大农民、党员干部、志愿者不分昼夜抢收早稻。保丰收首要是保面积。今年关键之举是增加早稻,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统筹整合农业项目资金40多亿元给予强力支持。早稻面积达7126万亩,增长6.8%。
尽管早稻单产有所下降,但由于面积大幅增加,应收尽收,产量增长3.9%,达546亿斤。7月下旬,东北主产区进入秋粮生产关键时期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林松辽平原,考察粮食生产,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、黑土地保护情况。他指出,我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,今年夏粮丰收大局已定,秋粮要争取有好的收成。9月下旬,东北主产区正值秋粮最后成熟期,连续遭受台风侵袭。受益于国家持续不断改善农田水利设施,以及新品种配套适用技术,灾害影响总体较小,秋粮再获丰收。
保障粮食安全,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。今年,全国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;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.3亿亩左右;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启动,首批试点面积达4606万亩。今年,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%,其中,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最大,占45%;小麦、水稻、玉米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。
夯实生产基础,提升综合产能。在这样一个疫情与灾害叠加的多灾之年,我国实现了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056万亩,单产增加0.9公斤,产量增加113亿斤的好成绩。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
责任编辑:宋冯
①凡本网注明"稿件来源:开封日报、汴梁晚报"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,版权均属于开封日报社和开封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"稿件来源:开封网"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② 本网未注明"稿件来源:开封日报、汴梁晚报"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"稿件来源"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,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开封网联系。
※ 联系电话:0371-22924343